上海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电磁流量计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概览
上海上仪股份公司在电磁流量计的使用过程中,仪表显示小或无显示是一种常见的故障现象。这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包括传感器故障、线路问题、电源问题等。针对这种故障,我们需要逐一排查可能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传感器无法输出流量信号,可能的原因包括电源故障、连接电缆问题,以及传感器或转换器内部元器件的损坏。此外,工艺因素如液体流动状况的改变或工艺管道内壁附着层的问题也可能导致此故障。以下是一些检查和处理的建议:首先,观察仪表是否有故障报警显示,并根据报警代码进行相应的检查和处理。若无报警显示,则检查仪表的供电情况,包括确认开关是否合上、熔丝是否完好,并使用万用表测量各级电压以诊断故障。在供电正常的情况下,进一步检查连接电缆。仔细查看励磁电缆和信号电缆的接线是否松动,接线端子是否存在氧化或腐蚀现象,必要时需紧固螺钉。针对励磁线圈,检查其电阻值是否正常,包括线圈是否开路、匝间是否短路,以及端子或线圈的绝缘电阻是否下降。使用万用表测量励磁线圈EXEX2端子间的电阻值,并注意在测量时断开与之相连的电缆线。电阻值通常约为80~150Ω,但具体数值可能因产品而异。对于匝间短路的判断可能较为困难,通常需要与原始记录值进行比较。此外,还需注意因传感器安装现场环境导致的励磁线圈回路绝缘电阻下降问题,若绝缘电阻小于100MΩ,应检查相关密封部件是否受损,并采取适当的烘干措施。对于新安装或更换的传感器,需核对传感器箭头方向与流体方向是否一致,并配合工艺人员确认传感器是否已充满液体。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对其能否充满液体至关重要,因此须按规定进行安装。若传感器衬里层有污物附着导致仪表绝缘电阻下降,可拆下传感器进行观察。若无法拆下传感器,则可通过测量电极的接触电阻和极化电压来间接检查和判断附着层状况。
a. 电极接触电阻的测量。通过测量电极与液体的接触电阻,即电极对地的电阻值,我们可
以间接判断电极和衬里层表面的状况。这是分析故障的重要依据,但前提是须有原始测量数据作为基础。对于新安装的仪表,投运正常后应立即测量并记录两电极的接触电阻值,之后定期进行测量与记录,以便分析比较这些数据。如果两电极的接触电阻值之差超过10%~20%,则可能存在故障。两电极的接触电阻值之差增加,可能意味着其中一只电极的绝缘性能有显著下降。当某电极的对地电阻值增大时,这可能是由于该电极表面被绝缘层覆盖所致。而当某电极的对地电阻值减小时,则可能是该电极表面或衬里表面附有导电层积物。在测量电极接触电阻时,应确保传感器的接线已断开,并在液体满管状态下进行测量。建议使用同一型号、同一量程的指针万用表,例如×1k挡。测量时,红表笔应接地,黑表笔接电极。在表笔接触端子后,应立即读取指针偏转的最大值,避免反复测量以减少极化误差。b. 电极极化电压的测量。使用数字万用表的2VDC挡,可以测量两电极对地之间的极化电压。如果两次测量值基本相等,说明电极未被污染或未被层积物覆盖;否则,可能存在电极被污染或被层积物覆盖的情况。请注意,极化电压通常在数毫伏至几百毫伏之间。若转换器没有流量测量信号显示,上海上仪股份公司首先应检查传感器和转换器的接线是否正常。在确认传感器正常工作后,若仍怀疑转换器存在问题,可以使用备件或同型号正常仪表的电路板进行替换检查和判断。